2017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移民局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各县区的共同努力,全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工作扎实推进,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2016年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333户2527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37户18904人,占比74.8%),建设安置点44个,整体搬迁自然村寨93个。截至目前,完成住房6333套,完工率100%;基础设施配套率98.53%;已搬迁入住6306户25168人,入住率99.58%;通过政府组织就业、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就业等方式解决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6867人,搬迁家庭户均至少1人以上实现就业,就业落实率100%;迁出区承包地入股19528亩,承包地入股率71.5%,迁出区林地入股178.5亩,林地入股率26.63%。
2017年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257户4203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28户36156人,占比86.02%),建设安置点16个(县城安置点10个,安置人口9536户35382人,占比84.18%;中心集镇安置点6个,安置人口1721户6650人,占比15.82%)。截至目前,所有安置点已编制完成实施方案(代可研)并获得发改部门批复,已全部实现开工。其中,六枝特区落别乡安置点完成住房建设并实现部分搬迁入住;进入房屋主体施工的是盘县坪地乡、盘县红果县城、盘县红果经济开发区、盘县盘北经济开发区、盘县盘南产业园区、盘县保基乡,水城县南开乡、水城县龙场乡、水城县陡箐镇、水城县玉舍镇、水城县县区(红桥新区)、钟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社区等12个安置点,进入基础施工的是六枝特区县城安置点、水城经济开发区、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等3个安置点。
(二)有序推进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一是完成万家口子移民搬迁,实现下闸蓄水并发电;二是六枝头塘水库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通过省级审查;三是督促指导水城县完善双桥水库保华、南开两个安置点基础设施工作、影响区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四是配合省、项目业主开展善泥坡水电站竣工验收相关工作。五是指导县区开展懒龙河、雨汪河、出水洞水库等水库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三)创新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一是加快“三变”+后期扶持落实进度。通过实施后扶项目台账管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等措施,目前,六枝已完成精品水果等种植2241亩,完成投资1517万元;盘县完成雷竹、719苹果等种植2100亩,完成投资400余万元;水城县实施异地置业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二是积极有效推进后期扶持项目申报及报批工作。2016年底以来,我市共获后期扶持项目资金6956万元(其中玉舍水库避险解困资金2734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清单报备,开展实施方案编制、评审工作。三是完成2006年至2016年后期扶持资金清理工作。共清理资金33228.28 万元。四是完成普惠政策兑现工作。共兑付2016年度移民素质提升及购置农机具补贴资金43.78万元。其中,六枝特区兑付补贴资金21.66万元,盘县兑付金额为19.28万元,水城县2.84万元。兑付全市24122后扶人口上半年直补资金723.66万元。
(四)有效实施移民资金监管。一是完成光照电站、黔中水利枢纽、双桥水库、旧院水库等库区的年度报表编制及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清理上报工作。二是扎实开展移民资金检查。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检查工作,对全市易扶搬迁资金进行了检查。与后期扶持科联合开展了全市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督查工作。三是完成库区基金征收10万元。四是向上争取资金支持2415.34万元。
(五)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改革。根据市委改革办要求,我局承担《六盘水市关于深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工作的实施意见》课题。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六盘水市关于深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4月10日完成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20余家成员单位意见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中共六盘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研究》。根据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5月5日至16日,我局再次会同市直相关部门深入到四个县区和钟山经济开发区的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安置点调研,5月18日至19日,又赴黔南州考察学习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的做法。结合考察调研实际,牵头再次对《六盘水市关于深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工作的实施意见(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并在全市范围征求意见。
(六)强化信访维稳和政务服务工作。建立矛盾隐患月排查台帐,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上半年共开展矛盾隐患排查6次,认真办理各类信访事项,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确保无进京上访、无5人以上移民到省越级上访、无重大移民群体性事件发生。加强政务服务工作,及时公开水库移民、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法规政策,认真维护网上办事大厅、贵州省投资项目在线行政审批监管,及时办理网上交办事项。上半年处理交办事项2件。
二、工作主要措施
(一)织密制度体系。研究吃透中央、省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策,印发政策宣传提纲到市、县、乡、村四级干部研学,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明白卡送到每一户搬迁群众家中。举办全市易扶政策及实务培训班2期,培训县区移民局和乡镇干部近400人,帮助基层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应知应会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六盘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把手”负责工作制度》、《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督查办法》、《六盘水市“三变”改革+易地扶贫搬迁指导意见》、《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家庭“一户一人”就业方案》、《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复垦工作方案》等文件,织密政策体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将“五个三”保障措施纳入全市深化改革重点课题,深入调研并制定《六盘水市关于深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5”改革文件,确保“五个三”保障措施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抓好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全省全市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的有利时机,以稳定群众搬迁、夯实后续保障为重点,全面完成2016年项目建设任务;以对象再精准、工程建设再规范、资金保障再完善为重点,确保2017年项目规范开工。深入一线督促指导工作,上半年开展督查23次,配合省级督查9次,覆盖全市2016、2017年度所有60个安置点,下达情况通报5期、工作提示5期、挂牌督办通知2期,对9个方面97个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并跟踪督查,目前已基本整改完成。
(三)凝聚部门合力。发挥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协调作用,依靠各部门职能优势,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通过多重督导,反复锤炼,确保工作过硬。如: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开展全市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督查,市纪委监察局组织易地扶贫专项督查,市发改委开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督查,市检察院组织民生资金联合督查,涉及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1个。借助新闻媒体力量,由六盘水电视台参与督查,录制2016年度44个安置点推进情况视频,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会上播放,11个项目滞后乡镇主要领导在视频中作表态发言。通过靠前服务,真抓实干,群策群力抓好落实。如:市委组织部探索在安置点建立联居党支部、组建建房理事会,加强对迁入地搬迁群众的管理和服务;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全市5个千户以上安置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专家咨询,从项目总平面布局、交通组织、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设计深度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增减挂钩指标1850亩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市总工会建成“工匠场”2个、温暖帮扶超市3个;团市委建立“青创汇”3个;市妇联设立“锦绣坊”4个;市公共交易资源服务中心强化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招投标情况的跟踪督促。
(四)强化调度考核。按照“市级统筹、县负总责、乡抓落实”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各级责任,做到千斤重担一肩挑。实行“旬调度、月排名通报、季督查、年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调度机制、督查制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开通微信调度群,通过调度现场视频、图片印证报表数据。全面分析研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全局情况数据化、图表化,发现薄弱环节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有效推进工作开展。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帮扶责任,认真落实包思想发动、包搬迁协议、包搬迁建房、包产业配套、包旧房拆出、包土地复垦、包就业保障、包社会稳定等八个方面的包保内容,确保移民搬迁不结束,干部包保不脱钩,群众搬迁到哪里,干部责任链接到哪里。按照《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若干政策意见》要求,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创新工作方法。牢牢把握当前工作关键环节,围绕“开工率、完工率、基础设施配套率、入住率、就业率、入股率、拆旧率、复垦率”等8个方面完成率,实行市级二日一调度、县级一日一调度,一月一排名、一通报。在全省率先制定《六盘水市“五个三”调度台账》,逐县、逐点专项调度。市指挥部成员单位建立了就业安排、技能培训、产业统计、子女入学、保险转接、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审计整改等8本台账,由各部门独立推进,实行动态化、跟踪式管理。探索总结出就业“金八条”(农业产业稳就业、工矿企业带就业、群团服务帮就业、非公经济促就业、项目工程增就业、公益岗位扶就业、外出务工扩就业、自主创业活就业)和惠民服务“十个一”(一个联村居党支部、一个建房理事会、一个产业合作社、一个社区服务站、一个旅游开发公司、一个文化驿站、一个温暖帮扶超市、一个微田园、一个休憩场所、一个红白喜事帮帮办)等新经验新做法,确保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总结形成六盘水市易地扶贫“十五项战法”。如,在千户以上的安置点成立以县级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进行重点攻坚。在安置点建设近距离、小体量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安置点建立“联居党支部”、“建房理事会”,共同协调服务,成立“红白理事会”,减轻群众负担;进驻“凉都工匠场”“凉都锦绣坊”“ 凉都青创汇”、“扶贫梦工厂”等品牌,提供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定期组织专场招聘会,点对点精准对接、精准招聘;由平台公司介入,在小城镇型、旅游景区型、中心村型安置点打造“微田园”,在县城型、产业园区型安置点打造“微花园”,让群众体验和感受农耕的乡愁;增加“绿色”元素,增加绿化率降低硬化率;打造样板区、样板楼、样板房、样板间,精选有想法、有技能、有劳动力的群众示范搬,组织未搬迁群众参观,增强入住意愿;在迁出地实行“一村一社”,把群众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盘活“三块地”。对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梳理岗位供给,腾岗待人、腾岗待搬、以岗定搬。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艰巨。部分群众缺乏技术和劳动能力,担心搬迁后生计得不到保障,搬迁意愿不强烈。部分群众不愿意拆除旧房,存在“两头住”的现象。“五个三”保障措施需进一步巩固推进。
(二)玉舍水库避险解困项目实施难度大。避险解困项目所涉人口1367人,人均补助2万元,项目资金2734万。资金量小,搬迁安置缺口资金量大,需县区整合其他资金才能一并实施。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指标
一是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关于“咬定2018年摆脱贫困、2020年同步小康总目标,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要求,完成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修订工作;二是完成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11257户42032人安置房主体工作建设;三是做好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前期工作;四是完成五嘎冲、观音岩、河头上、锅圈洞等四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500人;五是启动2017年度移民素质提升及购置农机具补贴兑付前期工作,兑现全市24122人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1447.32万元,争取省移民局支持“三变”专项资金3000万元。
(二)推进措施
1. 突出目标节点,强化重点环节推工作。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对象识别、工程建设、搬迁入住、配套服务、落实“五个三”等方面,找问题、找差距,找准问题的症结、找到“绣花”的图纸,以超常之举、超常之策、超常之力,逐个破解,逐项攻克。盯死看牢目标任务,精心组织,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目标要求抓好落实,按时完成目标任务。2017年项目在12月底前主体工作完成,2018年3月份开始搬迁入住。
2. 突出关键指标,强化调度机制促落实。坚持“旬调度、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的要求,围绕“开工率、完工率、基础设施配套率、入住率、就业率、入股率、拆旧率、复垦率”等八个方面和“就业安排、技能培训、产业统计、子女入学、保险转接、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审计整改”等“8本账”,进一步健全完善调度机制、督查制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市指挥部办公室每月进行排名通报,对进度滞后安置点实行挂牌督办,重点跟踪督促,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3. 突出资源禀赋,超前谋划2018年工作。要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认真分析测算水土资源条件、就业吸纳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结合搬迁群众自身条件和生活习惯,因地制宜选择2018年项目安置点。优化方案设计思路,组合好资源、产业要素,提前落实好搬迁对象、土地征用、资金筹集、施工队伍等工作,同步谋划、配套好搬迁群众的产业和就业,力争10月底前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12月底前启动项目建设。
4. 突出综合施策,强化协调推进抓落实。继续抓好水库移民调度和服务,指导县区实施好在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已建水库遗留问题处置。加强调度督查,全力推进“三变+移民后期扶持+N”项目落地落实,加快移民后期扶持存量项目实施进度,督查指导水城县落实好玉舍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工程。
2017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