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关键词解读——脱贫类易地扶贫搬迁“5个三”改革配套经验
《报告》指出:“着眼精准解决‘搬出来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充分运用易地扶贫搬迁‘5个三’改革配套经验,盘活搬出地资源要素,改善搬入地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拓宽稳定就业和增收渠道”。
易地扶贫搬迁“5个三”改革配套经验的主要内容:一是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土地”;二是统筹就业、就学、就医“三大问题”;三是衔接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四是建设经营性公司、小型农场、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五是探索集体经营、社区服务管理、群众动员组织“三个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是最彻底、最有效的脱贫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工作时,要求贵州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这样做还有利于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努力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惠水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5个三”做法,实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扎实推进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
2016年8月22日至23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贵州省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深入惠水县搬迁安置点、产业园区和职业学校调研,贵州省介绍了经验和做法。
省委、省政府在总结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关于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若干政策意见》(黔党发〔2017〕6号),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全省推广“5个三”做法,以贫困程度深的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对全省“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1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325万整村寨同步搬迁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20年,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原载 2017年8月17日 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