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井城花园小区,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排列整齐,健身设备、休闲座椅等散布在各个角落,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人来人往,住户们三五成群地坐在广场上拉家常。
自从把家搬到井城花园,在一小就读的白龙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更加宽敞了,上学更方便了,最开心的是能够与父母团聚。“搬到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上学比以前在寨子方便多了,老师也教得比以前好。”谈起这一年多来的改变,这个略显羞涩的12岁少年脸上洋溢着幸福。
白龙建原住基长镇水岩村,2016年8月,因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全家搬到位于县城的井城花园小区,在外省打工的父母也回到高新区轴承产业园上班,一家人得以团聚,生活也过得有滋味。
除了像井城花园这样集中安置,独山还创新提出嵌入式安置方式,将移民户嵌入到不同小区进行安置,避免大量贫困户打堆现象。通过技能、创业培训,激发脱贫潜力,同时还建立原住居民与移民互帮互助机制,促进小区和谐。
搬得出,更要住得下、能发展,独山始终紧盯“怎么搬”“搬出来以后怎么办”等问题,提出“三心三有三房一满意”工作要求。通过“新村安置房、限价安置房、政府安置房”三种途径,确保“人人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个个有保障”,让每一户搬迁户“搬迁省心、居住舒心、就业安心”。同时,随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独山电机、电子、轴承、农业加工产业聚集区的培育成形,为搬迁户实现“户户有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据了解,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2628人,截至2018年3月29日,实现就业1775人,其中创业41人,劳动力就业率67。54%,户就业率100%,实现“一户一人就业”。随着各项扶持措施的扎实推进,越来越多像白龙建这样的家庭在县城落户生根,安居乐业。
为让更多仍住在“穷窝窝”的群众能够搬出来,走向新生活,独山持续推进易地移民搬迁工作,相继启动2017年、2018年易地移民搬迁工程:鄢家山花园、尧梭花园、麻尾安置地,预计将安置3797户154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22户13325人。
走进鄢家山和尧梭花园安置点,每天挖土机、推土机来回轰鸣,大型运载车川流不息,工地上到处都是来回奔忙的工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我们按照一周来倒排工期,现在每天施工作业的机器有80余台,工人731人,这个数据每天还在增加。”鄢家山安置点建设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如期完成县委、县政府交付的建设任务,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采取人休息、机械不休息夜间作业施工等方式,抢晴天、战雨天、斗夜间,加快建设进度。
为强力推进易地移民搬迁工作,独山将该项工作作为斩断穷根的重要手段,不断配强工作力量,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以各镇党委书记、镇长为主要责任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专班,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严格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战、逐一销号,在全县上下掀起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新高潮。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要求,独山还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生计保障和后续扶持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结合县“六园六场”建设,科学统筹迁出点和迁入地资源,有效盘活搬迁群众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资源,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等民生问题,衔接好搬迁后的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以打消群众顾虑,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坚定搬迁决心,增强致富信心。(原载
2018年6月22日 贵州日报 梁晓琳 肖布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