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云 本报记者 郭
坤 水城县坪寨乡坪寨村红旗组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我省威宁县、水城县两省三县的交界处,2014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24人,贫困发生率100%。易地扶贫搬迁户24户108人,2016年被列为整体搬迁村寨。 “出门就是山,土地在山间,九分石头一分地,能做几多吃几多……”偏僻、荒凉、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思想观念保守、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是红旗组的“标签”。 “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搬去海坪如果没工可打,离土地又这么远,一家人怎么活下去?” “这里出行都这么困难,虽然每年可以种点包谷,放几只羊,一年苦死累活只能糊口。孩子读书还极其不方便,这日子怎么过?” 贫困户陈庆良和儿子的对话,道出了居住在红旗组的现状。 虽然住在红旗组不方便,但是陈庆良仍然不想搬,因为这里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舍不得。为了劝导陈庆良这个“留守派”尽快搬家,坪寨村工作人员与“同步小康”工作队成员几乎每天都与他联系,苦口婆心给他解释移民搬迁的各项政策。经过大家的努力,陈庆良终于答应搬迁。 现在,陈庆良一家7口人住在海坪易地扶贫搬迁点,日子过得很滋润,妻子在野玉海景区当保洁员,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儿媳在搬迁点开了一家便民超市,有稳定收入的同时,还可照顾孩子。 6月2日上午9点,红旗组拆旧复绿分队的队员从坪寨村出发,一行人在平缓的道路上极速前行,一段凹凸不平又陡峭崎岖的山路让大家的速度慢了下来,他们拉拽着羊肠小道边的灌丛艰难前行。 “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户,再艰难也要到红旗组,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任务。”带队的黄辉用激昂的音调鼓舞着队员们。 终于,三个多小时后,红旗组拆旧复绿分队的队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红旗组,大家立即挨家挨户作动员。 “去了海坪,连种菜的地方都没有,除非给我们一块菜地,两分地都行。”“搬过去了,我们还能不能回来种地。” 面对村民的诉求,坪寨村党支部书记余建平打了头阵。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他仔细分析群众诉求,有针对性地给搬迁群众做思想工作,消除旧房拆除户“穷窝难舍”的情结。 “海坪是我市重要的易地扶贫搬迁点,也是重要的景点,给你一块菜地,那还不乱了套?搬过去,野玉海管委会会解决就业,新建菜场,想吃什么都可以买。还会给你们土地流转费用,你们想想看,加上务工收入,生活岂不是乐滋滋。”余建平耐心细致地作动员工作。 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红旗组村民的思想一点点转变,大部分村民都愿意拆房搬新家。 由于红旗组交通极为不便,机械无法进入,只能依靠徒手拆除,而房屋多以木质房屋为主,墙面与顶层、隔层间相互牵扯,加之年久失修,人工拆除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带队的黄辉一声令下,大家纷纷按照要求,开始旧房拆除工作。当地的群众,也纷纷加入了拆旧队伍。 下一步,坪寨乡将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继续加强与野玉海管委会的沟通协调,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生活问题。同时,因地制宜,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群众搬迁后,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引导和鼓励搬迁农户将适合发展产业的林地、耕地通过土地自由流转,让农户获得地租收入,也可实施复垦、退耕还林,通过生态扶贫政策,修复生态环境,还能让群众获得生态补偿,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